在嘉南平原縱貫鐵路旁,有這樣一個聞名亞熱帶地區的研究中心。 由台灣政府撥付土地與建築,而世界各國的農業專家,在自己國家申請研究計畫,再將經費帶到這個中心來執行。 畢竟這些計畫,為的是改善亞熱帶地區的農業問題,因此在臺灣進行研究,的確再恰當不過了。 中心裡依植物的病蟲害、生理、化學與農藝,大約分成四個program。其中的所謂的專家,幾乎都是帶著龐大經費來此的外國specialist或者是program的leader。 因此,這裡的一干臺灣人等,即使學歷再高,頂多只是副專家的位階。畢竟臺灣的專家無法在台灣的農政單位,爭取到如此這般龐大的研究經費。 舉個最簡單的實例,這兒有位金髮藍眼十分美麗的德國女子,她帶著四部Volkswagen 原裝轎車與兩部雪佛蘭的田間卡車前來上任。 這是眼睛看得到的部份,其餘的諸如她好幾年的生活費,薪資、旅費與雜支等,想而可知她是帶著鉅資而來的專家。 一個單身女子尚且如此,那攜家帶眷而來的program leader可想而知,是如何的駭人了。 台灣七十年代的中期,台灣經濟起飛民生富足,加上臺幣升貶起伏很大,這群生活無憂的外國人,每年的暑假回國渡假回來後,外幣的轉換更是海撈一筆呢。加上當時台灣股市的狂飆猛漲,他或她們也透過台灣籍的assistant或help得利不少。 權與利是讓一個人腐化在簡單與直接的管道,更是上帝讓一個人瘋狂最快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 在台灣網際網路尚未出現的那個年代,該中心內就有一座透過intranet讓專家不必離開研究室即可查詢資料的圖書館。 雖然比本島內任何一個單位都起步得早,但是背後資料庫的資料鍵入卻是相當繁複不堪的工作! 當中心外不少中小學老師放棄崇高的師職,投身股市隨那不可預期的股市加權指數載沉載浮時,咱們的圖書館館長每天也在固定的時間,打電話下單或緊守在小收音機旁,用心聆聽那變幻末測的股價升降。 該做研究的沒精神assistant或help也不用心的搞起小圈圈,如此這般一場人事戰爭就此發生囉! 話說那金髮藍眼的德國美女,在此人稱金絲貓,來台的五六年間,用的都是NCHU某個教授指導畢業的研究生。 在這學校暑假也是研究生畢業的旺季,即將返國渡假的金絲貓,更是著急的想找一位新的principal research assistant接替即將出國深造的原助理。 學長姊照顧學弟妹,是理所當然更是天經地義的事,原任助理燕子姑娘當然回學校找來即將畢業的學弟李小二了。 經過兩次的面談,這英俊消灑的李小二果然深得金絲貓的喜愛,雖然英文不是很溜,但是能溝通就好。 事實上,中心裡的外國人不太喜歡與英文很溜的台灣人來往交談,英文愈破他們愈喜歡,一來是種族歧視,二來在這兒他們想學台灣話,同時中心裡的專家國籍很多,韓國、日本、印度、美國、斯禮蘭卡、泰國、德國通通都有,並非每個人英文都很溜的! 這金絲貓可利害了,除了德語、美語之外,甚至法語和莫洛哥話都講得十分精純字正腔圓。 李小二上任的第二天,金絲貓就回德國渡假去了。回國的前一晚,她在李小二的桌上,留了不下三十張的memo交待了所有研究的方向,與二個月後她想要看到的成果資料。 研究通常是無法逆料的,否則愛迪生也不用經過一萬次的實驗才發明電燈泡。 李小二的手下還有兩位help和一位不會講英文,但法文溜到不行的田間工頭,他們可都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喔。 第一天進研究室,help之一的Miss Chi就拿來一張memo說,老闆交待要改善無菌種苗的培養基,因為移出試管的種苗一種到田裡,第二天就萎凋了,應該是培養基有問題。 這問題可大了,無菌組織培養的甘薯種苗,移出試管就馬上種到田間,這問題是在培養基嗎? 其實用腳踝都想得出,還不必用膝蓋去想!啥是「溫室裡的花朵」?除了面前這位Miss Chi外,就是無菌培育室裡的試管和三角瓶了。 改善培養基不是難事,問題出在一套再好的培養基配方,都要經過一試再試,就看當事者有無耐心和細心了。 將原來的配方加以修改,做出五張不同的處方來,但是這一試可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。 怎料,那Miss Chi竟然將這五個配方從記錄簿上擦除試也不試。 這一天李小二進到無菌室,Miss Chi和Miss May正用心的切著甘薯的頂芽細胞,做組織培養。 李小二問說:「這些試管培養苗,如何確定無病毒感染?」 Miss Chi和Miss May異口同聲的說:「老闆說,芽尖細胞最乾淨,同時細胞分裂很快,不會受到感染!」 理論是如此,然而這又如何確認,這頂芽來源的甘薯藤是無病毒感染的呢? 「其實不用測試培養基配方,將這些長的很好的試管苗,再一次的切取頂芽培養,幾次後一定可以確認無病毒感染!」 「拿出去種的苗都長得很健康呀!但很快就萎凋同時也出現病徵!」 這些都是裸眼觀察的結果,從試管中取出來的種苗絕對不能直接種到田間去的。 李小二交代她們,種苗一定要在溫室或網室中栽種一段時日,待確認健康存活時才能移植到田間! 雖然是principal research assistant但是眼前這兩位help可是金絲貓的心腹,同時principal research assistant再怎樣也比不上specialist說的有效。 不管李小二按怎說按怎交待,只為後來的歲月埋下惡果的前因罷了。 一條一米長的甘薯藤有幾片葉子呢?算它二十片好了。那一片乾薯葉有多大的面積呢?假設就像一位成年女子的手掌那般大。 幾年前的某學術年會上,李小二聽過某一位學長的論文發表如此提到,病毒在甘薯葉片上分佈並不均勻,同時一條甘薯藤上,並非每一片葉片都偵測得到病毒。 簡單的說,偵測不到病毒不代表它沒感染,沒有病徵也不代表沒病毒,自然裡原本就是如此的讓人無法掌握。 金絲貓離開前留下的memo裡有這一樣一則,網箱裡確定感染不同病毒mosaic和yellow dwarf的兩株甘薯,每隔半個月要拍照一次,確實紀錄病徵的變化。 兩個網箱裡確實各存在著一株,幾近乾枯葉片都掉光的甘薯! 問那兩位helper為何沒澆水呢?答案是,天氣太熱瓦盆太小,很快就乾了! 早晚各一次努力的澆灌,終於長出新芽,不到一個星期那葉片就有著小嬰兒的手掌那般的大小了。 但是,mosaic或yellow dwarf的病徵在那兒呢?每一片葉子都鮮嫩可愛呀! 查看前人的記錄和幻燈片,其實也沒有明顯可以判斷的病徵呀!這倒底發生了什麼事呢? 將葉片採回實驗室,做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(enzyme-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,ELISA)偵測,根本找不到任何的病毒! 這下可好,測不到病毒又沒有病徵,要拍什麼呢? 當然或許氣候狀況,讓病徵無法表現,依據學長的論文:「偵測不到病毒不代表它沒感染,沒有病徵也不代表沒病毒!」照片依然按時間拍。 這一天,李小二大發奇想的將新長出的葉片全部摘除,經過繁複的純化程序之後,竟然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了病毒的particles,同時形狀與原來檔案中的照片是相似的! 果真應了那個結論:「偵測不到病毒不代表它沒感染,沒有病徵也不代表沒病毒!」 但是疑問也產生了,此病毒是原來mosaic或yellow dwarf的病毒嗎? 依據病理診斷的柯霍氏法則(Koch's postulates),至少要滿足四個條件:(1)在病株內都能找到相同的病原;(2)由病株分離出來的病原能加以純化培養;(3)培養的病原接種到健康植株上會產生相同的病徵;(4)發病後應可自接種株再分離出同一種病原。 很明顯的,這兩株所謂病原母株的甘薯是有問題的。 李小二從附近農田裡找那長得十分良好的甘薯葉,帶回實驗室同樣以ELISA偵測,結果是偵測不到病毒的反應。 但是透過純化程序,竟然可以看到病毒的particles。 事實證明這兩種病毒的particles本然存在於甘薯上,然而甘薯本身一點病徵也沒有。 有病毒無病徵,這是一件很有趣的問題了,既然無病徵對甘薯本身的生長或產量也無重大影響,那原來的mosaic或yellow dwarf是如何判定與定義的呢? 查看燕子姑娘留下來的筆記和記錄,每當記錄實驗室工作討論的部份,她總是用螢光筆在金絲貓的交待後面畫上一個圈,圈裡用極細的筆寫下小小的字,然而這些字卻都暈開了,根本無法瞭解寫的是什麼? 幾次的翻閱終於找出其中的蛛絲馬跡,目前一般民間栽種的甘薯品種,是近年來臺南農改場育出的TN-66,然而網箱中的病源母株是那個品種呢? 李小二在網箱中的枯葉堆中努力翻找,發現陶盆裡一隻塑膠標籤,抹開厚厚的塵土,鉛筆書寫的TN-66赫然出現在眼前。 然而盆外一條乾枯的甘薯藤上,卻又發現另一隻用細鐵絲繫住的標籤,上面的標示是TN-63。 這一日Miss Chi請假,李小二找來Miss May詳細的詢問終於發現,原來的病源母株確定是TN-63,那TN-66是日前她們做的組織培養苗,為了讓它自然感染保存病毒而移入網箱中栽種。 可惜的是,病原母株早以發病死亡,偏偏這TN-66又是抗病品種,雖然感染了病毒,但是卻不發病當然也沒有所謂的mosaic或yellow dwarf病徵出現。 查看Miss May的工作日誌發現,她確實記載了這項移植TN-66的工作記錄。 同樣在燕子姑娘的筆記裡,也發現這項記錄。燕子姑娘在這記錄末了,同樣用螢光筆畫了圈,不過此回圈中的字卻十分的清楚的寫著「金絲貓」三個字。 顯而易見的是,這是金絲貓授意如此做的!但是她沒發現那原來的TN-63早已萎凋死亡,後來的拍的照片全是TN-66的健康葉子嗎? Miss May的工作日誌裡,卻也沒有TN-63的死亡記錄,她說只負責澆水,枯葉不時都有,她那知那甘薯死了呢? 目前網室裡所有的甘薯苗,包括無菌室裡的組織培養苗全是TN-66,問那Miss May培養那麼多的種苗做什麼呢? 「老闆說,她回來後要做田間實驗的!」 田間實驗?李小二的心中升起了一個大問號,這將會是怎樣一個田間試驗呢?燕子姑娘的筆記裡,不時出現的圈圈又是怎樣的意思呢? 金髮藍眼面貌姣好的白種女人,加上未曾生育雖然已經三十三歲,身形依然美好動人不失那大美人「金絲貓」的讚歎。 頂著美國科羅拉多州州立大學植物病理學博士學位,帶著鉅額的研究經費來到臺灣這塊小小土地上,在這研究中心裡確實有呼風喚雨的能耐,雖然不是program的leader但這些leader對她卻是禮敬三分。 兩個月的假期轉眼就過去了,幾近工作狂的金絲貓,在中午回到中心的宿舍,放下行李之後隨即進到實驗室中,與李小二、兩位helper及田間工頭老楊逐一面談。 她要在最短時間內,瞭解這兩個月來大家到底做了什麼?又完成了什麼?此刻與她會談的人必需當場拿出數據並詳加解釋。 早年隨著農技團在馬拉威工作十年的老楊,一口流利的法語和金絲貓談的口沫橫飛,但現場的其他人等卻聽不懂他們談的是什麼! 妳一言他一句,雖然聽不懂他們的談話內容,但從兩人的表情與臉色看來,兩人應該是吵架而不是談話。 到了末了,老楊戴上帽子轉身走出討論室,金絲貓看也不看低聲的罵了一句「臺灣三字經」。 罵人的話的確是最容易學習的「語言」,但出自金髮藍眼的美女口中,卻是令人大吃一驚得緊呀! Miss Chi和Miss May也拿出工作日誌和金絲貓逐項的討論。 雖然英文講得不好,但是三個女人竟然能溝通的十分融洽。 不過令李小二暗暗吃驚的是,他親手處方的五個組織培養基,竟然不在Miss Chi的記錄簿上,而她卻向金絲貓比手畫腳的說李小二不願處理。 李小二仔細的將兩個月來的工作,向金絲貓解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但是金絲貓對內那病原母株的甘薯品種不對,一點都不表示訝異。 唯一讓李小二感到不解的是,金絲貓竟然以為李小二會從自己原來指導教授那兒,拿到更好的組織培養的配方,同時這也是她迫切需要的! 李小二碩士班的指導教授Dr. Yusi在農業界是有名的組織培養專家,當年某家著名的速食的薯條專用馬鈴薯,即是他改良培育出來的。 但是這樣的培養基配方,改做甘薯的培養育苗,會有同樣的效果嗎? 三個月了,李小二似乎無法瞭解手上執行計畫,它的目的到底是什麼,然而每天進到實驗室,總會發現桌上已經有了金絲貓留下來的memo。 他也只能照著memo的交待,去完成其中的工作。 日子就在如此這般的情景下,靜悄悄的一年過去了。 李小二申請到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獎學金正積極準備出國中,那時候在下正好碩士學位的口試通過,聽到風聲即和李小二學長聯絡,希望接任他的工作。 南下面談時,李小二不下一次的暗示在下,能不來就不要來。 終於拍板定案,上任那一天金絲貓已出國渡假去了。 李小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,將所有的資料移交給我,唯一的重點提示就要在下,好好追查燕子姑娘的筆記中,那個螢光筆畫的圈圈中,倒底原來寫了什麼?他更以學長關心的學弟的心情和口吻,勸在下早日離開這兒。 終於一年前李小二的疑惑,轉到我身上來了。 然而我不再重複他做過的程序,只依著金絲貓留下的memo逐一按步就班的做下,畢竟也不想永遠待在這兒,這兒只是一個跳板,有更好的前程時鐵定是要離開的。 然而世事通常難以逆料,在李小二離開前早以和兩位helper形同陌路,各做各的往來也只靠紙條的傳遞,接了他的工作頓時間即變成孤立的形勢。 不管交待什麼工作,總是被擱在一旁,不管時間多久總是沒有回應的。 兩個月又匆匆過去了,金絲貓回國的第一次工作討論,大家即失去了同一實驗室應有的和諧。 老楊同樣與金絲貓大吵一頓,兩位helper同樣是胡亂告狀,好似金絲貓出國後留在實驗室的密探一般。 更離奇的是,金絲貓看過我的數據資料與每半個月拍照的幻燈片後,嘴裡直嚷嚷她會被fire,只要她被fire我也無法待下去! 李小二說過,本來就沒有病徵,再怎麼拍還是不會有病徵。所有的幻燈片裡都是青綠健康的甘薯葉,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呀! 怎知如此的事實,卻成了她整天叨叨唸唸的藉口。 田間實驗終於要開始了,和李小二有著同樣的念頭,沒有可以感病的TN-63,這會一個怎樣的田間實驗呢? 這一日下班,老楊邀我到中心外的麵攤吃麵聊天,幾杯啤酒下肚後,好奇的詢問老楊,每回和金絲貓到底吵些什麼呢? 其實老楊約我出來吃麵,原本就是要告訴我這件事。他說他以前也跟燕子姑娘和李小二提過,因此他們也都趁早離開這裡。 老楊有個女兒在台南交通銀行的股票市場當業務員,這一兩年來老楊也在股市獲利不少。 目前加權指數節節飆升即將衝過萬點,想在台灣定居終老的金絲貓,竟然要老楊協助股票的經營。 原本答應了她,但是金絲貓卻一直沒拿出資金來,只要老楊的股票升值獲利,金絲貓即說其中百分之幾是她的,若是股價下跌卻和她一點干係也沒有。 既無借貸關係,獲利卻又要強分一杯羹,這可是比攔路虎更可怕的強盜行為呀! 原來法語的交談,談的是這回事呀! 老楊說,研究本來就無法預料結果的,但是一切的流程都要有照片為證,不管如何這樣她對出資的單位就有交待。 「那田間實驗要做什麼呢?」 「這原本就是計畫的一部分呀!同時場地都已申請好了,一切的準備也差不多了,不管如何進行就是了。」 這簡直是,消化經費的動作罷了。 一個月後,四分地的甘薯田架起了大網室,開始按照生物統計的格式,阡插甘薯苗。 三個月後,得到結果,果真只是整個過程的照片紀錄,實驗的數據卻是慘不忍睹!經過統計分析,每個不同設計的數據是沒有差異性的。 有一天,和化學program的學長談起,這半年多來好像渾渾愕愕的不知所為何事呀? 那學長竟然說:「燕子姑娘沒有將那張座右銘傳給你們嗎?」 「座右銘?什麼座右銘?」 「她用螢光筆畫的一個圈,中間寫著『第一、老闆永遠是對的。第二、當老闆錯時請參考第一條!』」 啥?原來那個圈....
- Mar 19 Fri 2010 10:01
畫一個圈兒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