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嗎? 罵人可以很粗俗,也能精緻的得以藝術稱之。 指桑罵槐、罵人不帶髒字,都是一種極緻,雖然不一定學歷高罵人就罵得好聽動人,相反的學歷低就罵得粗俗不堪。 史上有名的「罵」諸如,比干罵妲己或是妲己罵伯邑考,雖然年代久遠無可考,卻是民間通俗小說精彩的片段。 三國時代,孔融推薦的處士禰衡因不受曹操禮遇,命其在元旦宴時為鼓吏,禰衡乃擊鼓怒罵曹操,因而有擊鼓罵曹的戲曲劇目。 同樣在三國更有徐母罵曹,只不過這一段只在平劇中見過,正史卻無可考。 據說古時候為有一個潑辣的女人,一天從街頭的一端沿路罵到街尾,街上的每一戶人家一一被點名嗆罵,故而產生了「潑婦罵街」成語。 罵人罵到可以編成戲曲,罵人罵到可以產生成語,罵這一字的最高境界用藝術來稱讚真是不簡單呀! 現代罵街的基本台詞如下,「沒肩膀」、「自己做的事不敢承擔」、「那種人乾脆去自殺算了!」最高境界是「那種人不配跟我見面!」 有人十分憐惜的說:「我們應用同理心來尊重她為人妻為人母的基本權利,包括她的隱私和尊嚴,呼籲大家不要再去打擾她。」 試想天下多少為人母為人妻者,辛苦、痛苦、艱辛,更甚此女千百倍?這些倍極辛苦的阿嬤、婆婆、媽媽,都出來詈罵嗎? 好似隱忍痛苦認命隨分者多吧! 雖然隱忍認命不一定對,但是當街唾罵咒人去死,就能博得同情扭轉命運? 不過齜牙裂嘴破口大罵長輩的鏡頭將成歷史永留存,甚至在媒體不斷播出,任人雅俗共賞,卻成了無端的精神折磨。 當然最痛苦或許,當然是或許,不是或許又奈何?被罵的老人的兒子,也是罵人者的丈夫,該如何自處,在這個家算什麼呢? 若說罵是她為人妻為人母的基本權利,那這個丈夫的基本權力是啥呢? 給他一處可以躲藏或逃避的地方吧? 還是...好好認錯服刑,到獄中反省去吧!還要上訴?只是增加自己和身邊人的痛苦罷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ll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