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張張充滿了天真憨笑的臉龐,眼光透露著喜悅與好奇,有的大方的與人搭訕,有人害羞的躲在爸媽身後,卻又不時捉黠探頭露出笑臉與你目光相對。 他(她)們眼中的世界與一般的孩子是不同的,他(她)的智力發展和身體的發展是不協調的。 老天似乎在他(她)們的生命中,錯關了一扇窗,從此這群孩子的生命充滿了扭曲與停滯。 這群孩子有人是小腦症,有人腦性痲痹,有人因頭部受創造成後天性腦性麻痹,或智能不足。 在父母不放棄,愛心人士的接納之下,孩子們接受鼓勵用心學習,雖然發展遲緩,但卻也有異於常人的成就。 藝術可以治療? 雖然智力受限,但天生存在創意仍然可以啟發,需要的只是耐心和愛心的對待。 耀坤是一位所謂cerebrar palsy患者,既經常表現不自主顫動姿、肢體位障礙者。 在陶藝訓練所接受藝術治療期間,屏東師範大學美術系系主任退休的陳朝平教授說:「開始時要他搓圓球似乎是一件困難的事...」 孩子自有其創意,雖然圓球變扁球大小也無一相同,但是這些大小不太圓的圓球,竟也黏成有創意造型。 在捏陶的過成中,耀坤在穩定發展當中舒發了動人的創意。
民國七十三年底,郭素霞騎機車載十一個月大的兒子俊元出門,意外發生車禍。 三年後的某一天,俊元曾因嚴重抽筋被緊急送醫,證實俊元是在那一次車禍中造成後天性的腦性麻痹,並合併癲癇症狀,被判定為中度智能不足。 俊元上了小學後,俊元同學耀坤的母親──慈濟志工曾鳳英發現俊元身後總跟著一位滿面愁容的母親,於是鼓勵郭素霞勇敢面對孩子的缺陷,並開放胸懷去關愛更多人。 民國八十四年,屏東快樂兒童精進班成立,曾鳳英鼓勵她擔任輔導班媽媽,郭素霞從此踏入慈濟世界,生命逐漸有了色彩。 俊元邊哼著歌曲,邊拖地、倒垃圾、洗碗...歌曲或許唱得荒腔走板,但聽在母親耳中,這歌聲是她內心幸福的迴響。 郭素霞發現不論在慈院擔任志工或訪視照顧戶,慈濟人都盡心付出,讓她感受到「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」的大愛胸懷。 有了慈濟精神的引導,郭素霞歷經挫折時,開始知道要以無比的勇氣面對,以及「唯有無所求的付出,才能揮去陰霾、迎向陽光」的道理。 高職特教班畢業的俊元已長成翩翩美少年,郭素霞也在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相關科系畢業了。
經過密集的職能訓練,俊元肢體動作雖然仍不很協調,無法有效發揮其潛在的能力。在陶藝融入職訓的計畫安排陶冶訓練之下,俊元揮別過去灰白飄遙緲茫的日子。 今天(7/15)屏東文化局提供了展出場地讓孩子們展出自己的創意成果,但見瀟灑倜儻的俊元,在自己的作品前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創意。 「作品為什麼要如此高低不同的擺設呢?那作品裡有兩種顏色又代表什麼呢?」 「高低是人生的渺茫起浮不定,顏色的參雜是人生的色彩...」俊元一字一字慢慢的說著,臉龐上綻放著有如陽光般燦爛的笑容。 孩子們需要的不是同情,孩子們需要的關懷是平等的對待,給孩子們溫暖的發展平台,孩子們就能在生命當中自行打開另一扇向陽的門窗。
文.圖/Tellme 95.07.15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ll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